达州市脱贫攻坚优秀青年!他们是你心中的“男神”、“女神”吗~
您身边触手可及的朋友圈
上次
团团带大家一起
认识了达州这片热土上
五位扎根基层
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
贡献着自己青春力量的
优秀青年
今天
团团就带大家
来认识一下以下
同样优秀
奋斗在脱贫攻坚战场一线的五位青年
勇往直前的传承人—贺丹
贺丹,女,1990年出生,观音镇友谊村村民,现任贺家观行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。2014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,毕业作品荣获学院优秀奖。优秀的成绩、扎实的功底,精湛的创造让她在专业领域有着大好的前途和发展空间。但是作为观行豆干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五代传承人之一,深深的知道肩上的这份责任,加之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她,对养育自己的一方水土有着深后的感情,于是毅然放弃了留在城市安逸舒适的工作,选择回家。
扎根基层专注技艺传承,做大做强豆制品产业。在父母艰苦创业的环境熏陶下,养成了敢闯敢干、吃苦,勤奋好学的品质。回到家中从一个基层的员工开始,从早到晚严格要求自己,刻苦学习每一道制作工艺,边干边学,遇到困难不悲观失望,更不气馁退缩。通过半年的工作学习就熟练掌握了豆干制作的工艺。2014年在乡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积极参与了豆制品深加工技术改造,建立了独立的豆制品生产线,扩大了企业规模,提高了经济效率,2015年产品获得“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颁发的ISO9001:2015标准的《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书》”等称号。2017年荣获“中国地理标志”保护产品。公司产品销往重庆、成都、上海及广州等多个省市。
不忘初心牢记一方沃土,积极投身扶贫事业。她利用玉米收割完成后空闲土地和群众空闲时间,通过公司提供大豆种子和包保价包回收的方式,采用公司+农户的合作模式,让群众种植秋大豆。通过几年的发展累计带动观音镇、周家镇等周边十几个乡镇800户种植大豆200余亩,发放优质大豆2000公斤,实现种植大豆的农户亩产值增加600-800元,人均增收1200元,帮助周围贫困户脱贫致富增加了收入。截止目前,公司为周边群众解决就业岗位78个,其中解决贫困群众就业20余人次,结对帮扶贫困户3户,实现贫困户年均增收3万元,送去慰问资金累计1.8万元,为全县脱贫攻坚做出了贡献。
面向未来致力传承发展,肩负企业社会责任。传承在心、使命在肩。未来公司在县委、县政府的领导下,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怀下,秉着“传承非遗文化,弘扬地方美食”的企业精神,以“诚信为本、质量第一”为企业使命。未来公司发展将在传承文化工艺相的基础上,专注于豆制品的研发、生产加工和销售,以“为消费者提供安全、营养和健康的豆制品”为经营理念,在产品研发、创新上下功夫,把豆制品质量安全视为企业生命线,建立品牌效益,把企业做大做强,力争将公司打造成为地区最具竞争力的豆制品加工企业。
铮铮男儿,为国也为民—杨小楷
杨小楷,1980年出生,中共党员,现为渠县临巴中学政教主任兼团委书记。体型瘦弱的他给人的印象是不拘小节、工作勤勉、为人热心、正直善良。他常说“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,但我愿意尽最大的能力、花最大的心力、用最大的脑力为学校、为学生、为同事贡献我的全部青春和热血。”工作21年来,他用自己的满满履历写下自己对党、对祖国、对人民的铮铮誓言。
奉献青春守护祖国边疆,他是好战士。那一年,杨小楷才18岁,他刚加入部队,就被分配到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,职责就是守卫祖国,保卫人民。刚开始,他也曾在心里抱怨“这个地方条件好差啊,哎,把我弄到这样恶劣环境的地方,我的小身板能受得了吗?”连长和战友用每天的坚持坚守给他带来心里无声的感动和激励。他明白了,作为一名中国武警战士,天职就是保卫好祖国,为人民服务。在部队生涯中,杨小楷第一次认识到了荣誉即生命,他积极主动学习军事技术,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,短短2年时间获得中队嘉奖三次,支队嘉奖二次,荣获支队集体三等功一次。
甘洒热血奔赴地震战场,他是真英雄。灾情就是命令,时间就是号角。一方有难,八方支援。2008年,5·12汶川地震发生,到处一片混乱,天塌地陷,许多无助的人在等待。道路不堪一击,被地震损坏的七零八落。时任临巴镇民兵应急小分队队员的他再次站了出来,写了决心书要求出征。在搜集遇难飞机事件中,主动请缨,和同志们一起爬山涉水,有的老同志在搜救过程中虚脱,他二话不说,抗起老同志给养继续前行。
倾注心力坚守脱贫一线,他是筑梦者。作为扶贫战线的一名基层工作者,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各项路线和方针政策,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攻坚行动,深入学习领会省、市、县精准扶贫、精准脱贫方案政策,兢兢业业,吃苦耐劳,任劳任怨,在上级部门领导的悉心指导和镇党委镇政府领导的关心支持下,通过自身不断学习,扎实努力工作,他认识到四面村主要的问题是没有集体经济,他积极联系外地老板进村以土地流转的方式搞集体经济,用现代化的手段种植菜蔬,同时要求承包方返聘在家老农到田里耕作,解决了村里收入瓶颈。
忠诚履职干好教育教学,他是好老师。他2001年进入渠县临巴中学,开始只是一名门卫老师,他努力学习,积极自考,虚心向老教师请教,历任宿管,政教处干事、高中历史教学工作,班主任,年级主任,教务副主任兼学籍管理员,现任政教主任兼团委书记。可以说他身上体现了退伍军人的时代责任感,工作积极主动,踏实认真,任劳任怨,充满热情,对班上每一个学生都倾注了满腔的心血与关爱,从不计较个人得失,体现了一名优秀教师,合格班主任的优良品质,深受学生的爱戴、家长的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。
他经常说部队教会了他对人生的认知,“我为别人站两年岗,而别人为我们站一辈子岗。自我岗位做好了就是奉献祖国,踏实工作干好了就是回报社会。人生的道路有着目标,有着初心,保持最原始最美好的自我。”
手捧蜜柚发光发热—游杰
大竹县远明柚子专业合作社位于大竹县人和镇天宝村,合作社法人——游杰,2012年于四川农业大学本科毕业。毕业之后,他就职于某世界五百强外资企业,在大城市过着舒适安逸的生活,但游杰一直想要将自己专业所学知识运用于广大农村的土地上,于是2013年11月和父亲游远明一起创业,成立大竹县远明柚子专业合作社,注册资金800万元,是一家集蜜柚产品生产、销售、苗木培育为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。
学习先进技术,传播万千农民。游杰依靠四川农业大学和福建省农科院等高校院所,拥有优良的品种、先进的技术,经济效益明显。目前,一期种植的蜜柚已大量挂果,果品品质好,已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,注册了“柚子鲜森”商标,合作社与阿里巴巴、百度等知名企业合作,已有100万斤蜜柚通过线上线下远销成都、重庆和珠三角等地区。预计盛产期亩年产值可达4.5万元。年销售额可达9450万元,将为入社成员带来巨大财富。
发展蜜柚产业,解决农民问题。远明柚子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还解决了不少农民的难题。合作社流转土地种植蜜柚,一是土地流转收益促农增收,二是一部分农民就近为合作社务工促农增收,三是解决了农民就业难问题。自合作社成立以来,年带动当地农民就业80人,促进天宝村人均增收450元,规模扩大后可解决250人的就业。每个月工资支出6万余元,农民可以在家即可就业,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,拓宽了农民致富的途径,弥补了农户分散不集中的现状,带动农民勤劳致富,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,让农民实现经济价值。在本合作社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下,蜜柚树苗茁壮成长,等待他们的只有喜人的丰收。
面对困难锲而不舍,科学规划展望未来。从事农业辛不辛苦?肯定辛苦,但游杰相信,从事农业一定要亲力亲为,用双手和智慧创造价值。随着国家对“三农”问题的关注和各种优惠政策贯彻落实,随着个人经验和技术的不断提升,带动农民致富的路会越走越顺。以后,游杰把种植目标转向了绿色、生态循环农业,试验如何在柚子果园里发展立体经济,让村民更快更多的创收。合作社今后主抓产品知名度建设,蜜柚三层套袋新技术研发,开发果皮蜜饯、蜜柚月饼、果汁等产品深加工,提升产品附加值,拓宽产业发展道路。
岗位学雷锋敬业标兵—叶多刚
2015年9月,万源市司法局委派太平司法所副所长叶多刚驻涌泉村,担任该村“第一书记”,从此,涌泉村迈上向贫困发起攻坚的突围之路。到村后,叶书记走遍了全村的53户贫困户,访贫因、挖穷根,并深刻认识到贫困村脱贫关键是要培育适合当地的主导产业,解决内生动力。他结合村情,提出了“建产业、强组织、亮新村”的工作思路,切实推进产业发展,带动群众致富增收,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涌泉村实际的扶贫工作新路子。
体察民情,夯实根基。上任伊始,叶书记“人生地不熟,两眼一抹黑,整天满村瞎转悠”。招来村民们的冷嘲热讽不理解:“青沟子娃娃,你是来镀金的吧”?“没钱,还带我们致富”?……既然来了,就没有退路。农村的贫困,人心的涣散,深深地触动着“叶书记”的心。他逐户上门走访,坚持吃在村里,住在村里,了解了村民们的生活情况和主要经济来源以及种养殖情况,并整理建立了社情民意档案。群众反映什么?他就解决什么?只有让群众富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消灭贫困。叶书记在日志中这样写道:“组织派我任‘第一书记’到贫困农村去,并不是‘施恩’,也不是什么‘救星’,而是实实在在去带着老百姓创业!过上富裕的日子。”
做四件事,取信于民。叶书记雷厉风行,做了让村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四件事。在村级阵地建设上,他完善了村级活动室标准化建设,搭建起村级发展的指挥部;在交通建设上,他协助硬化了乡场镇至涌泉村的村道公路9.2公里,帮助协调部门资金21万余元新建了两座平板桥和维修了8.5公里村社公路;在融洽党群、干群关系上,他慰问涌泉村困难党员和群众10户,为他们送去慰问金及物资达0.6万元;在关心下一代上,他积极争取教育资助2人,为涌泉小学送去书包等文具用品10余套,为村农家书屋捐赠法律读本200套。年轻小伙子做了这四件事,让涌泉村村民另眼相看,感觉跟书记干有盼头。
产业带动,群众增收。通过合作社、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养殖项目、发展乡村旅游业实施“精准扶贫”。通过实施“一家一桶蜂”、“变废为宝、合力断金”等项目,帮助村民发展产业。叶多刚在扶贫攻坚工作中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,也没有舍生忘死的动人事迹,他用朴实和无悔书写着他对涌泉村民的厚爱,他用脚步丈量着涌泉村每一寸土地,必将带领涌泉村民走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。
巾帼不让须眉留佳话—胡晓玲
胡晓玲,土家族,达州市委、市政府2017年度“十名优秀扶贫村组干部”奖获得者,现任宣汉县龙泉土家族乡黄连村党支部书记。她团结带领干部群众艰苦创业,开拓进取,为该村脱贫奔康作出了应有的贡献。她是一位雷厉风行的“女汉子”,也是群众公认的好支书,还是带领村民脱贫奔康的“女神”。
艰苦环境造就勤劳性格。黄连村是距离宣汉县城最偏远的行政村,胡晓玲一家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。全村平均海拔1700多米,辖3个村民小组,112户499人,是土家族聚居区,也是典型的贫困村。小时候的胡晓玲,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,养成了勤劳朴实的性格,课余经常上山采药补贴家用。面对艰苦的生活条件,倔强的她在心里默念着将来一定要改变山村的面貌。2006年,大学毕业的胡晓玲和男友一起在成都找到了如意的工作,两人过上了很多人羡慕的城市生活。
回乡探亲重燃儿时梦想。2011年,胡晓玲回乡探望父亲,看到父亲每天拄着拐杖到十多里山路外的村小上课,学生到校上课也很艰难,心里很不是滋味。艰苦的环境唤醒了胡晓玲儿时要改变村子面貌的梦想,她毅然放弃了成都的工作,回到村里当上了村支书,决心用勤劳和智慧改变黄连村的落后面貌。“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,能帮助全村村民改变困境,誓把旧村换新颜。”胡晓玲说。
修村道兴产业 脱贫路上不断前行。在胡晓玲的带领下,黄连村建成了长6.5公里、宽5.5米的村道,沿着山顶修通了一条5公里森林防火通道和8公里药材产业致富路;在山上集中连片种植云木香等中药材,在山下规范种植红灯笼、脆红李等水果。2013年,胡晓玲将中草药种植规模扩大,建立了15000亩的药材基地,全村人均年收入从之前的1000元跃升到2600元。最让胡晓玲高兴的是,老百姓的观念转变了,很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看到村里的变化,都回到村里,开农家乐、搞乡村旅游……
风雨同舟,方能荣辱与共
不畏艰辛,方得胜利硕果
作为达州青年的他们
在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上
用实际行动绽放无限光芒
无愧于自己、无愧于人民
所有奋斗在一线的脱贫攻坚工作者们
你们辛苦了,为你们点赞
(本系列完)
扫描图片上的二维码
扫描图片上的二维码
定制标准版团旗、团徽,下载团歌
定制标准版团旗、团徽,下载团歌
来源:原创整理
编辑:养乐多
校审:木莉coco
编辑:养乐多
校审:木莉coco